骆姓社区论坛  骆氏宗亲论坛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6707|回复: 0

中国十大寻根基地,你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3 1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5秒钟免费注册会员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浓厚的故乡故土观念,而姓氏就是代表着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姓氏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些年,各地都在不同程度的掀起一股寻根热潮,如今在全国已形成十大寻根基地。 一、河南固始  河南固始是闽台姓氏祖居地。据(闽中记)中记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台湾也有一句老话:“台湾同胞的祖根,五百年前在福建,一千三百年前在固始”。也就是说,移居台湾的炎黄子孙,大部分来自于福建,而追溯根之源则在河南固始。由固始辗转前往福建,再前往台湾的艰辛历程。  固始是河南省东南部的一座小城,夏朝初期,舜的后裔就被分封到这里建立番国。而今尚存的古城墙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垣之一。秦汉时期,固始先后为蓼县,寝县。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取:“事欲起善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候”。固始从此而得名,并沿袭至今,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固始位于“吴头楚尾,豫南杨北|交通要道上,属华东与中原的交融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中原战乱,老百姓饱受蹂躏,固始也必遭祸及。所以,固始成了中原人渡淮河向东南前往庐州,安庆,徽州直至淅江,福建的必径之处,也是历代中原民众南迁的集散地。 二、山西洪洞大槐树  在整个河南,在山东,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有这一歌谣流传。过去上年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们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为了证实这一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都是两辨的。歌谣与传说标示着历史对发生在明代的一串惊天动地的“老鹳窝底下”事件的惨痛记忆。  元朝未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优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至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又发生了“靖南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从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广严寺大槐树下,再次分批迁往其它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乐十五年(1417)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此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微,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10余省,500多个县。 三、湖北麻城孝感乡   明代麻城孝感乡即在今天麻城市鼓楼办沈家庄。而在明成化八年(1472)进行区乡调整时,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是众多川渝民众心目中的圣地,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千百年来,麻城移民后裔巳遍布四川大地,有“湖广填四川,麻城过一半”之说。   麻城移民入川的线路分水路,陆两途。元未明初,麻城孝感乡迁川人口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元未随明玉珍的军人及其家属。二是明初入川的麻城土著。三是江西移民在麻城居住数代或数年后入川的人口,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移民群体。 四、河北小兴州  河北小兴州是长城古北外第一重镇,是辽东内蒙南下北京的交通要冲,因而成为我国北方历次移民的重安集散地。特别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关外各地向北平及河北一带移民的集散地。相传,元朝未年,明军北上击溃元军主力,元残余势力逃往漠北,但仍有-定的军事实力。  明朝建立后,为防止蒙古人入侵,就在长城以外,东起辽东,西止山西,北部和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区屯兵,并多次从燕山以北地区向北平一带移民,发展生活,充实边关。永乐皇帝登基后,又抽调长城以北各卫所15000将士在北京附近屯守,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安置在北平周围和河北各州县。这些移民大多主要来自河北北部,内蒙古,辽东,山东等地,总人数达十万人之多。 五、河南滑县白马城  河南滑县白马城,有如山西洪洞大槐树,根植了-种深厚的“移民情结”。岭南“白马现象”与中原“槐树现象”异曲同工,都是历史的回音。山东古为地理名词,秦代泛指六国,唐代属河南道,明代置山东布政司,清代称山东省。古河南称河南道,约今山东河南及苏北。白马县始于秦,汉至晋属兖州,归河南政区,明代并入滑州。故白马不在山东,而在河南。  秦始皇平六国后,派员定“百越”,谪中原50万人戌守岭南,屯居邕钦廉三州。至北宋皇佑年间及南宋初期,又有大批北民南迁。这此北方移民的后裔,自称“祖先从白马来”。   (未完待续)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jz_fbzt! 快速回复 !jz_fhlb! !jz_lxwm! !jz_gfqqq! 骆姓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