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5秒钟免费注册会员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湖南省郴州市鲁塘镇冷水村骆氏的骄傲
巍巍骑田岭南麓的腹地,有一个秀丽的地方,名曰:冷水。南岭独有的淙淙溪流,汇流村子石灰岩地表之下,孕育这一方热土云蒸霞蔚郁郁苍苍,宛如镶嵌在郴州市北湖区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老辈人说,三国时驻守桂阳郡的太守赵子龙率军沿着通粤的石板古驿道曾在此操练,并以冷泉煮酒,犒赏三军,连连赞不绝口。宋朝时,村西面山峦修缮泉玄寺,村北门兴建了地主祠,祠门楹联镌刻着唐朝孟浩然和王维两位大诗人配对的千古佳句“绿树村边合,清泉石上流”,眉联曰“听泉”,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冷水村清美秀丽的南岭山乡景致,也昭示着冷水村地表下特有的丰润泉水和连绵千年的文明古韵。
小小冷水村也不乏热血志士。出生于桂阳县太和镇地界村的徐连胜,从事地下党革命活动,曾在骆氏大宗祠培训过革命骨干分子,当过卫戍司令。冷水村一个名叫骆民夫的后生尤为出色,他和徐连胜跟随孙中山创立民国。骆民夫曾留学西洋,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抗日战争时期衡阳保卫战中,一名协助我军作战的美军飞行员英勇作战,寡不敌众,所驾战机受伤,被迫在安仁县境内跳伞,恰遇骆民夫相救,通过其翻译顺利归队。骆民夫把西欧文化带进村里,首建了一幢西欧古典式楼宇,高墙红瓦的“哥特式”居院,至今仍默默地耸立在那儿,似乎在向后人骄傲地诉说着冷水曾经拥有的辉煌的历史。
今日的冷水村,千年南岭黄檀苍翠婆娑;V型水泥槽水渠纵横四野;水泥机耕道贯穿阡陌;幢幢西欧别墅式农居矗立;六角亭榭休闲园古典优雅;乳黄色环保公厕都市气派!让人看后叹为观止。生活美,美不过冷水人;风光美,美不过冷水景。在村委会办公楼旁的老年活动中心,我们看到一群群老年人正在那儿或歌或舞,其乐融融。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名叫骆友成,每天拄拐杖绕村走一走,腿脚累了,就在休闲园里歇会儿。他手里拿着收录机,听一段收录的湘昆曲,嘉禾花鼓,傩戏调,还不时吟唱几句,一脸的自豪和喜色。
冷水美,冷水富。冷水村自1996年以来,连续9年被评为“郴州市百强村”,拿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省卫生文明村”、省级“五好党支部”,“郴州市小康示范村”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的先进村。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北湖区这块富饶之地的冷水村,竟然是远近出名的需要上级帮扶的贫困村。
那时,冷水村的农民流一天的汗水,只能换得二三毛钱的收入。为借生产队的储备粮,甚至打得队干部头破肉绽,断手断脚!
今天,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让冷水村荡漾在幸福与和谐的长河中。冷水村人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是因为他们有个20年如一日为群众操心,带领村民走致富路的好带头人,
“当时,村里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墨资源,但需投入开发资金100万元以上。村民要致富,办村级煤矿,是唯一的最好选择。那时,他手上的全部家底仅有2万元。于是,他采取三条措施:一是把砍伐山上的松木卖给煤矿的钱集中使用,做到合理砍伐,伐后栽树;二是积极争取信用社贷款;三是发动村民集资,自已带头捐资2万元。经多方筹资40万元,于1989年办起了第一个村煤矿,年底获利5万元。到1995年,村级煤矿发展到5个,仅此一项,全村年纯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民农忙种田,农闲在矿打工,每个男劳动力年平均收入在2万一3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2400元。
燕儿筑巢,始于衔泥。煤炭曾是冷水村的支柱产业,主要的经济来源。村上占多数的男劳动力在矿掘井、装煤,家庭收入在2万元以上。每当农历新年到了,村民欢天喜地数着在煤矿挣来的血汗钱时,在该镇驻点的原区委副书记李向阳非常关心村里的发展,请来区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技术干部作技术指导。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带领村民相继完成了500亩荒山垦复,投资60万元建成了400亩村集体茶场,开发了600亩优质果林基地。2001年投资198万元完成村中低产农田改造工程,兴修V型水泥槽水渠9公里,新修机耕道2公里,全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投入到开发农业、生态农业的热潮中。村副支书骆青海,组合几个村民,投资40万元,承包了开发的600亩果园,管理的效益彰显。目前,果园已经挂果,桃子、李子、板栗、西瓜,争奇斗艳。冷水村以良种猪、水果、优质稻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初具规模。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也已形成。扶持个私经济和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冷水村经济增长的新路子。村民骆洁投资了70万元兴建了集饮食、娱乐于一体的清水塘休闲山庄,村民在郴州市开店办厂的有10多家,在鲁塘镇大市场经营商店、餐饮的个体工商户达34家。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村级煤矿25个,发展企业146家。1998年—2005年,村里连续荣获“郴州市百强村”,村综合经济实力排位中居前20名。村干部实干树起形象,村民们肯干得到了实惠,乡亲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从1989年集资40万元办起了第一个村级煤矿,发展到2005年村级经济拥有300万元,村人平纯收入8500多元。冷水村依靠长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超前意识的机制建立,用并不长的时间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全省闻名的富裕村。
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们富了。“手中有钱,办事不难”。在区、镇党政主要领导关心和支持下,2003年,他们请来市城市规划局的专家,综合考虑了冷水村的区位、地形、生态、耕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后,对村子的整体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制定了《冷水村15年发展规划》和《冷水村建设新农村的工作规划》。如何把冷水村建成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原则,人人具有良好素质和生存能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冷水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识。为持续发展经济,改善交通状况,该村和碧潭、天堂村联合投资580万元,修建了鲁塘镇大市场到冷水村长3公里、宽24米环三村的高标准水泥路;为改观村容村貌,投资300万元,新修了4公里长的三纵四横的标准水泥村道;投资40万元修建5座进村门楼;各投资50万元新建成了村办公楼和村礼堂。投资40万元绿化了村道,建成了休闲亭、休闲园、游泳池,全村统一建设了垃圾场;投资30万元改高标准的旱公厕150套;投资150万元修建了村自来水工程。冷水村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郴州市乃至全省的行政村,都是屈指可数的。村民每当有红、白喜事,都能在容纳近1000人的礼堂举办,不管是骆姓、何姓都乐意在此举办,全体村民分享着一个和谐大家庭的幸福和喜悦,每逢传统佳节,锣鼓队、舞龙队、舞狮队都在这尽兴表演,这里成了一年一度村民欢乐的海洋。冷水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同步猛进。
冷水村新建成的40户别墅式居家,按城市街道式集中分片规划设计,每栋户型都是三层,每户村民可享有45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和底层10平方米面积的一个车库;栋与栋间的水泥路面10米宽以上,路边每隔3—5米都设置水泥绿化池,栽上了花木。每家每户村民们花费3000元左右,在宅旁掘15米左右的泉井,泉水由潜水泵抽上来,哗哗流进村民家里。走进新村豪宅,34寸背投电视伫立客厅,现代音响、豪华家具等,让人惊讶的是村民室内的装修、家电设施、生活物品都高于城里普通市民的水准。更让人羡慕的是,全村拥有了大众、标志、猎豹等小轿车达50多台,东风牌货车100多辆。全村30%的青壮年农民在郴州市城区购买了2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精明而豪爽的冷水村人说:“冷水村不仅住上了当地最好的房子,拥有城里人也难买得起的车子,而且在市城区购买了出租的商铺,一年的油盐酱醋米钱也不用愁了。”
要让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个冷水人都生活在环境优美、品味高雅、内容丰富、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激发积极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之中,为此,在建冷水村居民新村的同时,冷水村又启动了泉玄寺休闲康体园的建设。建设中的休闲康体园,把村北千年南岭檀树、游泳池、古泉井等胜景揽入怀中,重建修复文革时期遭破坏的泉玄寺,修建宜儿童、老人和青壮年不同年龄层次活动的娱乐文化设施——“冷水老康乐苑”、“冷水文体活动中心”……冷水村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200元的老年福利;为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每年出养老金2000多元;村设立了教育基金,每年为在村小学、中学、大学的优等生分别奖励200元、500元、1000元。考上全国名牌重点大学的村民孩子,可获得6000—8000元的奖学金。村小学的优秀教师,年终奖800—1000元。村上设立的医疗保险、特困救助也成为惯例,哪户村民因大病住院,可享受400元以上的大病医疗救助。村上的社会治安,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民远离“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陋习,近10多年,冷水村刑事案件零记录。
今日冷水村,经济发达,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明日冷水村,生活更美好,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村民更幸福。骆三元率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冷水村广大群众,把打造冷水村品牌文化,着力提高村民素质的责任目标,当作冷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台阶而不断出招创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高歌奋进……
] |
|